來源:網(wǎng)絡整理 2024-03-20 15:22:43
【答案】
1.西樓、清秋、夕陽
2.景象:黃昏時分,萬里大地都籠罩在蒼茫的暮色中,滾滾長江水向東逝去,一派衰敗的景象。作用:一是象征南宋的國勢日漸衰微;二是奠定全詞蒼涼感傷的情感基調(diào)。
3.作者憶及中原淪陷,士族南逃往事,抒發(fā)了沉痛之情;抒發(fā)了對收復河山的渴望與一時又難以收復的無奈(或擔憂)之情。
4.詞人獨上金陵城樓,縱目遠眺,寒秋凄清,夕陽低垂,江流無聲,營造了一派山河殘破、日薄西山的感傷意境,借景抒情,抒發(fā)了詞人國破家亡的落魄心情。
5.①詞的下闕運用了反問、比擬手法。②“幾時收”詩人感嘆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失地;結尾一句,風本來沒有感情,卻在前面加一“悲”字,注入了濃厚的感情色彩。③詞人對北宋滅亡而南渡時的凄慘情景的回憶,表達了他渴望收復故土的愛國心和對南宋朝廷的不滿情緒。(手法答出一個即可)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